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站建设(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协会)
今天给各位分享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站建设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协会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1、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宝鸡社火、凤翔木版年画、凤翔泥塑、西秦刺绣、炎帝祭典5个国家级非遗项目和社火脸谱、西府皮影、宝鸡剪纸、凤翔草编、面花礼馍、千阳八打棍等省市级项目。
2、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更多关于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进入:查看更多内容
陕西都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或者民俗文化?
陕西有八大怪,大多都是陕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别是:面条宽得像裤带、锅盔大得赛锅盖、油泼辣子一道菜、老碗似盆分不开、家家房子半边盖、有凳不坐蹲起来、妇女手帕头上戴、秦腔大戏吼起来。
西安天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西安天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是2016-11-02在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西安市莲湖区北关什字凤凰大厦第1幢2单元6层20612室。
西安天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610133MA6U010E2Q,企业法人王晨曦,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西安天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许可经营项目:网站建设(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一般经营项目:计算机网络技术转让、技术服务,计算机软硬件的销售及技术服务,广告的制作、设计、代理及发布(不含药品、医疗、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广告),企业管理咨询,企业形象策划,市场营销策划,企业品牌策划。(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西安天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
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有:
1、西安鼓乐,流传于西安(古长安)及周边地区的传统音乐,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西安鼓乐源于唐代燕乐,之后又融入了宫廷音乐,安史之乱期间随宫廷乐师的流亡而流入民间。西安鼓乐至今仍然保持着相当完整的曲目、谱式、结构、乐器及演奏形式。
西安鼓乐曲目丰富、内容广泛、调式风格多异、曲式结构复杂庞大,演奏形式有坐乐、行乐,其中还包括有套曲、散曲、歌章、念词等。2009年9月30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阿布扎比会议上,西安鼓乐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品录》。
2、绥米唢呐是陕西陕北人民生活中十分常见的一种传统民俗艺术形式,绥米唢呐已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陕北绥米唢呐音乐曲牌曲目丰富,种类繁多,风格各异。
3、白云山道教音乐由三部分组成,即经韵曲调、笙管音乐、打击乐。是以经韵曲调、笙管音乐、打击乐为主的独具特色的白云山道教音乐,并成为道教音乐四大流派中最具地方特色的一派。被誉为白云神韵,圣境仙乐。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民间音乐之一。
4、宜川胸鼓是以鼓舞为基础的一种传统民间舞蹈形式,它历史悠久,经由古代战争中人们擂鼓助战,传递信号,击鼓庆捷的形式演变而来,原名花鼓。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宜川县文化馆获得“宜川胸鼓”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5、华阴迷胡是陕西华阴当地的一种传统戏剧艺术。华阴人过去一直把当地的“迷胡”叫曲子,或小曲,可见它还不属于完整意义上的戏剧。“地摊子”是华阴迷胡最具有典型性的演出空间,俗名也叫“板凳曲子”,其特点为叙事性的套曲演唱,因此也叫清唱曲子。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华阴市迷胡剧团有限责任公司获得“华阴迷胡”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西安鼓乐,百度百科-绥米唢呐,百度百科-白云山道教音乐,百度百科-宜川胸鼓,百度百科-华阴迷胡
陕西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目前情况是什么
自2002年陕西省被文化部确定为文化共享工程全国首批试点省份以来,在文化部、国家中心的重视支持、关心帮助下,按照文化部和国家中心的统一部署与建设标准,工程建设稳步推进。下面,就我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情况作以简要汇报: 一、“十一五”工作回顾 “十一五”期间,中、省共计投入25415.9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18650万元,省财政投入4846.3万元。工程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网络建设持续推进。到“十一五”期末,我省已建成省级分中心1个,市级支中心6个,县级支中心101个,省、市、县图书馆已达到全覆盖,乡镇基层服务点1054个,覆盖率达到60%,村基层服务点27554个,覆盖率达到100%,街道基层服务点70个,覆盖率达到14%,社区基层服务点544个,覆盖率达到35.5%。全省已搭建起省分中心,市、县(区)支中心,乡、村基层服务点相结合的文化共享工程网络框架和服务平台,实现省、市、县、村服务网点全覆盖。 (二)数字资源日益丰富。通过几年的努力,省分中心已整合加工资源约14.8TB。作为服务窗口之一的“陕西文化信息网”,点击率已达
174.98万人次。截至目前,我省已建成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专题资源库,共20个大类180个数据库,如《西安事变》、《陕西帝王陵》、《秦声秦韵》、《陕西景观》、《非物质文化遗产》、《陕西省文史资料》、《陕西省文化共享工程影视资料库》、《陕西民间美术》等数据库。此外,还重点建设了一批能够满足农村群众需要的讲座、戏曲、图书、电影、专题资源库,特别是适合农民群众急需的种植养殖技术等资源。 (三)培训工作有序开展。省分中心依托省图书馆较强的技术力量、软硬件和人才队伍,加强组织各种培训,开展对市县支中心主任、乡镇基层服务点的设备安装、维护、操作人员技术培训等工作,目前我省已初步建立起一支市、县、乡三级文化共享工程管理人员和服务队伍,培养了一批从事资源建设、技术维护的专业队伍。截至目前,全省已培训基层管理技术人员92534人次。
(四)技术模式不断创新。省分中心2004年设计研发的VPN专网解决方案,自2006年投入使用以来效果很好,使省分中心和省图书馆生产、购买、整合的大量数字资源,通过VPN专网传输到市、县支中心,实现了数字资源和技术力量的共享,降低了基层服务成本,提高了整体服务水平和系统保障能力。目前,已建成的107个市、县(区)支中心都已接入了VPN专网,实现了市、县支中心共享省图书馆和省分中心的数字资源权限。 (五)共建机制初步形成。为实现基层网点的进一步共建和扩大资源的共享范围,加大向农村地区提供优质文化信息资源的力度,2008年,省文化厅与省委组织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联合共建的通知》,明确由农党负责村级基层点的建设工作,省分中心负责提供视频资源,在陕西农党网设置“文化共享工程”专栏,并举行了共建基层点启动仪式。截至目前,省分中心已向农党提供视频资源800GB。 (六)服务活动丰富多彩。近年来,各市、县支中心和基层服务点充分利用共享工程搭建的网络平台,或开展馆内阵地服务,或走出馆门流动服务,积极主动地为当地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的特色文化服务,受到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至“十一五”期未,全省文化共享工程各级基层服务网点积极参与全省组织的大型活动20余次,并结合本地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本地特色服务,累计服务人次达300万人次。 二、“十二五”工作规划 “十二五”期间,我省文化共享工程将建成为资源优质丰富、技术先进实用、传播高效互动、服务便捷贴近、管理科学规范、体系完整可控的公共数字文化传播服务体系,实现“时时可看,处处可学,人人可享”。“十二五”期间,中、省共计需投入111738万元,其中中央转移支付88590万元,省财政支付23148万元。
(一)加强数字资源建设。依托陕西丰富的革命历史史料和民间艺术资源,建设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库、陕西民间艺术数据资源库。重点建设《延安十三年》数据库,会同宁夏图书馆、甘肃图书馆共建《陕甘宁革命边区》数据库。以及建设民间舞蹈、民间乐器、民间民俗、民间戏曲、民歌等数字资源库。同时,对舞台剧目、音乐、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古籍资料和各类艺术文献资源进行数字化转化。 (二)完善门户网站建设。继续完善陕西文化信息网作为陕西文化门户网站的平台作用。将其建成“门类齐全、内容系统、载体多样、特色突出,主题鲜明”的政府网站,为陕西各地群众提供良好的文化信息传播、发布渠道,成为陕西的文化品牌。 (三)大力推进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完成已建市、县级支中心、乡(镇)、村基层服务点的设施设备升级,进一步拓展各基层服务点的服务,增加计算机、服务器等设备,开设免费的公益性电子阅览室,使广大群众特别是农村群众能够享受到基本的网络文化权益。计划“十二五”期间完成10个地市级支中心、107个县级支中心、1750个乡镇基层服务点、28000个村基层服务点的公共电子阅览室设备升级、文化共享工程进村入户推广以及保障公共电子阅览室日常运营。 (四)拓展技术平台建设。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拓展我省VPN专网的网络功能。完善基层监控统计管理平台,加强基层设备维护及工作人员的管理。紧跟我省的电子政务外网建设进度,促进VPN专网与电子政务外网紧密结合,完善我省文化共享工程网络系统。结合VPN专网的优势充分发挥各地存储性能,实现我省分布式存储功能。结合3G技术的应用,开发我省的移动设备互动平台,完善优化我省文化共享工程技术传输模式。
(五)进一步加强管理制度建设。在全省范围内建立分级管理制度,实行规范的分级管理,实现由省分中心直管地市级支中心,由地市级支中心直管下辖县(区)支中心,由县(区)支中心直管下辖乡(镇)、村级基层服务点。
(六)突出特色服务建设。“十二五”期间,省中心将采取多种措施强化基层的服务管理,充分发挥省中心的管理指导作用、基层中心的服务纽带作用,利用“陕西省文化共享工程远程视频会议系统”、“陕西省文化共享工程影视资料库”、“陕西省文化共享工程播客平台”等定期组织策划具有本省特色的大型服务活动,全省服务人次不低于300万人次。
(七)加强基层队伍建设。“十二五”期间,培训内容的重点由原来的技术操作培训逐渐转变为管理能力及基层服务的策划与组织能力的培训,分期分批对全省文化系统领导干部和信息工作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努力造就一批全省文化系统信息化建设的骨干力量,适应新时期全省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的需要。 三、2011年工作任务 今年作为“十二五”开局之年,开好头、起好步对于今后五年工作的顺利开展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今年文化共享工程的主要任务有: (一)网络建设方面。对去年已建成的36个市、县支中心、372乡镇基层服务点进行验收,完成今年下达的356个乡镇基层服务点建设任务。同时,积极争取省财政的支持,对省分中心设备进行升级改造。
(二)资源建设方面。一是省分中心会同宁夏省分中心、甘肃省分中心启动《陕甘宁革命边区》数据库共建工作。二是做好资源征集工作。今年计划征集各类资源70部,同时,向基层征集特色资源不少于25部。三是做好资源上缴工作。省分中心在4月底前计划整理30部符合上缴要求的资源上报国家管理中心。 (三)服务开展方面。在全省分别开展以“服务农民工”、“关爱老年人”为主题的服务活动;面向全省未成人年开展以“公共电子阅览室带给我……”为题的有奖征文活动;举办“颂歌献给党”—陕西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迎接建党90周年群众歌咏活动以及开展“文化共享农村实用人才大培训”活动试点工作。 (四)人员培训方面。加强“基层信息综合管理平台”及“基层电子阅览室管理软件”的推广安装及培训工作;邀请共享工程工作开展突出的市、县、乡镇、村级管理人员在全省开展主题为“提高基层管理水平”的远程培训,今年计划开展50期远程视频培训;举办陕西省第二届“共享杯”全省文化共享工程知识与技能竞赛;定期组织向全省各市、县支中心工作人员开展相关专业知识培训。 四、公共电子阅览室试点情况 (一)部署动员。去年,我省被文化部确定为全国九个试点省份之一,按照文化部的试点要求,省文化厅高度重视,立即召集省图书馆、共享工程省分中心研究部署此项工作,一方面将此项工作纳入“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另一方面经过各地申报、省文化厅统筹评估、试点查看,确定5个县、14个乡镇、6个社区、3个行政村进行试点。2011年在全省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工作会议上,余华青厅长就此项工作作出专门部署,郑小明副省长郑省长也做了重要强调。 (二)制定方案。按照《文化部办公厅印发公共电子阅览室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办社文发〔2010〕31号),我省积极制定试点工作方案,在方案里明确工作时间、建设标准、试点时间、范围、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2011年1月7日,郑小明副省长在省图书馆亲自主持召开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联席会议,会上审议并原则通过了我省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试点方案。 (三)筹措资金。按照试点任务要求,经过测算我省公共电子阅览室试点工作共需经费191万元,其中设备购置费105万元,运行经费86万元,省文化厅在今年年初已向省财政申报该试点项目经费,近日,省财政厅在对设备配置和经费预算进行审核后将开始设备采购和运行经费下拨工作。 (四)落实责任。为确保各试点地区圆满完成试点任务,省文化厅在2月25日召开的全省社会文化工作会上与5个试点地区分别签定了《试点建设责任书》,从建设标准、管理规范、宣传标识、铭牌制作等方面对试点工作进行了要求。会后,各试点地区积极行动,目前,已经按照所承担的主要工作和责任做好了建设的有关准备工作。 公共电子阅览室试点工作是今年我省的一项重要的文化工作,作为西部欠发达省份,我们一定按照文化部的有关要求,克服困难,加快推进,使试点工作在我省取得实效,为全国推开此项工作积累经验和提供借鉴。 五、困难及建议 近年来,我省文化共享工程在文化部以及国家中心的领导下,工程建设顺利推进、成效显著,但与中央领导、文化部以及国家中心的要求相比还有不足,与兄弟省市的发展相比还有差距,与我省提出的建设西部文化强省的目标相比还不相适应。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
(一)经费保障方面。“十二五”期间,随着大规模的基层服务网点逐步建成,资源建设的任务将更加重要,文化部、国家中心在“十二五”规划中多次明确陕西要做好红色数字资源和传统历史文化资源建设,而且在资源建设总量上有明确的规定,但目前省分中心一直没有落实资源建设专项经费。“十一五”,文化部、国家中心对陕西的资源建设给予过大力支持,希望文化部、国家中心“十二五”期间能够继续对陕西这样一个革命老区、财力紧张的省加大倾斜的力度,在资源建设上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 (二)人才队伍方面。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缺乏相应的技术和服务人员一直是制约我省共享工程发展的主要瓶颈,特别是随着“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的实施,这个问题将更加凸显。去年,文化部出台了《全省基层文化人才培训意见》,希望国家中心能够从国家层面加强对共享工程基层人员培训,组织开展示范培训,编写培训教材、建立师资队伍、按区域设立培训基地,通过培训不断提高共享工程基层人员的素质和服务能力。 (三)资源整合方面。经过这几年的努力,我省文化共享工程已经整合加工了大量优秀的数字文化资源,但由于一些客观原因,许多优秀的数字文化资源还没有完全进学校、进军营、进工厂、进居民和农户家,希望文化部、国家中心能够从国家层面加强与有关部委的沟通,为文化共享工程优秀的数字文化资源进学校、进军营、进工厂、进居民和农户家提供平台和通道。
关于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站建设和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协会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